徐光启有些犹豫,但还是如实奏道:“据微臣考察分析,军器监所造火器质量不佳,最主要的还是匠户制的弊端。”
停顿了一下,徐光启继续说道:“万历年间,武英殿中书舍人赵士桢曾有精僻分析,臣已总结写成奏疏,明日呈上御览。”
“明日?”朱由校皱了皱眉,问道:“奏疏可曾带在身上,现在便给朕观瞧。”
“今日乃陛下大喜之日——”徐光启迟疑了一下,说道:“是以臣未带奏疏。”
朱由校点了点头,说道:“徐卿可大概说一下,朕对这匠户制度的弊端,也有所了解。”
徐光启见少年皇帝如此急切,可见对国家大事的关心,心中甚是欣慰,斟酌了下字辞,尽量用通俗的话进行了简短说明。
赵士桢是明代杰出的火器研制专家,在一生中研制改进了多种火器,且善书能诗,还著有《器谱》、《器杂说》、《器谱或问》、《防虏车铳议》等关于火器研制开、使用训练等方面的论著。
而在中国古代科技史上,赵士桢能与明代科学家宋应星、徐光启相并列,是相当牛逼的人物。
在《器谱》中,赵士桢将鲁密铳、鸟铳、西洋铳、日本铁炮进行了比较,现鲁密性能最优,西洋铳排第二,日本铁炮排三,鸟铳垫底。
在研究火器的过程中,赵士桢还现了一个怪的现象,即明朝军用正版鸟铳的性能反不如民间盗版鸟铳,后者出口到东南亚,受到当地人的欢迎。
经过分析,赵士桢找到了其中的原因,认为中国并不是造不出优良的火器,而是由于愚蠢落后的制度。
我中国不肯精工耳,非不能精工也。这句话道出了明朝军械生产缺乏监管,粗制滥造的事实。
“……我中国尽属公家,有司不知造,将吏不知用,士卒不知打放、收拾。公家之事,匠作定然不肯尽心;监造之官,自爱者专求节省,不省者克落,一经节省、克落,便难行法。既无利结于前,不畏法绳于后。大小糊涂,上下苟简了事足矣,安望精工?”
徐光启作了最后的总结,复述的基本上都是赵士桢做出的结论。
朱由校思索片刻,苦笑一声,说道:“徐爱卿要如何改变,尽管将章程奏上,朕全力支持。”
停顿了一下,少年皇帝接着说道:“朕也有些想法建议,会并一并交与徐卿,合则用,不合则废。”
徐光启躬身施礼,恭谨应道:“臣遵旨,定不负陛下期望,尽快改革积弊,制出精工火器。”
匠户和卫所兵一样,社会地位低下,形如农奴,又哪来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?
公私不分,奖惩不明,再加上官僚制度的**,官吏的偷工减料,生产出来的玩艺儿有多少合格,也就可想而知了。
而对于后世工厂企业生产的规章流程、奖惩制度,朱由校肯定知道一些。什么责任制,什么流水线,能不能用上,交给徐光启看着办吧!